close

3066656077060709419_11n  

好奇心是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出現縫隙時就會產生的。

曾經,在《創意黏力學》這本書看到-縫隙理論

裡頭說到

經濟學家-喬治‧羅文斯坦對情境興趣提出最全面的解釋

好奇心是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出現縫隙時就會產生的。

羅溫斯坦認為有縫隙就會引發痛苦。

我們想知道但卻不知道的時候,就好像有癢要抓,要解除痛苦,就得填滿知識縫隙。

要使別人知道我們的信息,其中要訣就在於我們要先點出他們目前缺少某些知識。

 

images  

貧瘠之地-乾旱

然而,我的狀況卻像是缺水的乾旱之地,裂縫又大又深

所以引起我極大的痛苦......

想學習的東西很多,可以用的時間卻只有那麼一點點

因為工作跟個人興趣的關係

 

我的裂縫主要分布於幾大區域:

設計-電腦繪圖軟體(Ai、Ps、AUTOCAD)

行銷-網路行銷與網路語法的應用

人資-人資知識的充實

會計-商業會計記帳與稅務相關

烘焙-西點小物的製作

手作-黏土製作、羊毛氈、不織布、串珠、中國結

音樂-鋼琴、電子琴

 

興趣多到我一個星期一天排一種都不夠排......

即便如此,但我還是樂此不疲

看著縫隙越來越小,總會浮現出很大的成就感

 

CMS_111128181121296_0E_600x400  

積極,是向上提升的不二法門

在為數不多的經驗中,了解到......很多實務上用到的東西,是"學校沒教的事"

很多"縫隙"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的

不管是跟前輩們挖掘,還是從書本網路中挖掘等等

若沒有積極的態度去學習

他們又為什麼要教導我們呢?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